《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
... ...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一)找生字、读准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
(二)提示: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议一议:我们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有无规律可循?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三、品读欣赏,把握情感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
提示:你头脑中浮现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苏轼?你能从其他诗中看到他的影子吗?苏轼自己有没有问自己?有没有问别人?自己怎么回答的?
... ... ...
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
难言的人生况味!感慨!
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 ... ...
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
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说法。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 ... ...
训练建议:
请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以此指导学生如何使描写形象生动。
写法要点:
1、恰当的修饰语;2、准确的修辞手法;3、适时的联想与想像;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七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