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4
一、赫鲁晓夫改革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参考资料:
1、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人均产品和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2、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3、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垦荒运动在初期取得了明显成果。1958年垦荒区收获谷物占当年全苏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然而,特大丰收也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卡车、人力和粮仓,由于道路坎坷不平,未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把荒地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还有大量粮食在运输途中、在储存过程中损失掉。60年代初,由于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赫鲁晓夫时期,没能把垦荒的成果真正巩固下来。
... ... ...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
此外,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噪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 ... ...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三、苏联的解体
(一)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1、背景
经济方面: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等等。总之,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70年代起已丧失了潜力。
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骄奢淫逸。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达85%。由此看来,苏共已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民族关系方面: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 ... ...
2、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党制。
意识形态多元化,抛弃马克思主义。
随着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的全线失败,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 ... ...
三、苏联的解体
(二)“八一九”事件
影响: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此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三)“独联体”建立,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 ... ...
【合作探究】
1、苏联解体的实质:
(1)苏共下台,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2)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2、结合课本62页的动脑筋题分析归纳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的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教学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课件,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九年级历史幻灯片课件下载,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课件下载,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