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下载,共18页。
导入新课
近几年来,中俄领导人借助“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频繁互访,在政治上互信、在经济等领域互联合作,秉承中俄历史互联互鉴底蕴,伴随着中俄双方举行的“国家年”“旅游年”等大型活动,将中俄双方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何把“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征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影响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概况。
(1)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发生严重粮食收购危机;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2)国家采取的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等。
(3)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了解1936年新宪法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建立: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3)意义: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1.名称:苏联模式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评价: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课堂总结
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弊端,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 ... ...
关键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免费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