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PPT课件8
作者介绍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背景介绍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 ... ...
注音:
毳衣( ) 沆砀( )( )
雾凇( ) 更定(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一芥( )
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翻译课文,并记住重点字词的含义。要求:
1、读一句自己翻译一句,可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然后对照参考书检查自己的翻译情况;
2、字词一一落实,尽量做到“落实到字,语句通顺”;
3、用铅笔在书中圈点出不理解的字词;
4、同桌或前后桌可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 ... ...
文白对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重点词语
①余:我。
②俱绝:全部消失。
③是:代词,这。
④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⑤拿:撑(船)。
⑥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 ... ...
整体感悟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 ... ...
合作探究
一、赏人
1、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形象的词语。
2、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形象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舟子理解作者的痴吗?从哪些句子可看出?
不能。如(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 ... ...
二、赏景 写景技法
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本文写景的方法是什么?折射出人物怎样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 ... ...
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哪些不是?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他留着浓黑的胡子,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拓展延伸
1、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手法:《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表达情感:《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教学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八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湖心亭看雪PPT课件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