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11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二、认识作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雪》选自《野草》《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风筝》选自《野草》《故乡》选自《呐喊》
... ... ...
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检查预习
玄虚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 (kuāng):哄骗。
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 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 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 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议论文的常识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
... ...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找出敌方的论点和论据,并讨论其逻辑关系,再找出作者的正面论点和论据,然后尝试用提纲的形式显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致结构。
2、找批驳的“突破口”
自夸“地大物博”
是事实--是信“地”信“物”
希望国联
也是事实--是“他信”
求神拜佛
却也是事实--是“自欺”
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 ...
思考:“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自欺力”指求神拜佛,欺骗自己。
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
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中“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政客和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 ... ...
揣摩语言,体味深义: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E、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揣摩造语的新奇:“自欺力”“他信力”
“自欺力”“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词,用“自” 和 “他”、“信”和“欺”两组反义词造成,与“自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尖锐犀利,带嘲讽意味,富有战斗力。
2、巧妙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 ...
七、拓展延伸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沦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关键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