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初始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 ... ...
湖心亭看雪PPT,第二部分内容:预习反馈
一 读一读字音
沆 砀 铺毡 喃喃
更定 更有此人 强饮
二 写一写字形
chóng zhēn( ) cuì( )衣
雾sōng(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今义:跟“黑”相对的颜色。
(二)一词多义
1.是:是日(这 代词)
是金陵人(表判断 判断动词)
2.更:更定矣(gēng,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量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èng,还 副词)
3.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4.一:上下一白(全 副词)
余拏一小舟(一只 数词)
... ... ...
湖心亭看雪PPT,第三部分内容:初读感知
导思1.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色的景物?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
导思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有何深层含义?
翻译课文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注释:
崇祯五年:即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 ... ...
湖心亭看雪PPT,第四部分内容:精度品味
1. 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答案】点明时间和地点。文章写于明朝灭亡之后,但用的仍是明朝的纪年,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故国之情仍在。
2.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答案】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
【答案】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
... ... ...
湖心亭看雪PPT,第五部分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事件,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水墨隐约的湖山雪夜图。“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现出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旷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相聚短暂,但大家很愉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总算遇到过志趣相投的人,这又让作者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2.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白描手法就是对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要求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关键词: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免费下载,湖心亭看雪PPT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