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走进作者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韩愈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 ... ...
马说PPT,第二部分内容:文本导入
韩愈散文中,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 ... ...
马说PPT,第三部分内容:字词认读
祇( ) 骈( ) 槽枥( )
奴隶( ) 粟( ) 邪( )
执策( )
... ... ...
马说PPT,第四部分内容:重点句式
【反问句】
示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点拨:“邪”字结尾,常用作反问句或者感叹句。
示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点拨:“安”字开头,常用作反问句。
【倒装句】
示例:马之千里者。
点拨:定语后置,即“千里马”。
示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点拨:副语前置,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
... ... ...
马说PPT,第五部分内容:妙语佳句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品析】
作者认为千里马是常有的,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他认为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从中可以看出,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控诉。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品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第一个“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作者在这里先问后答,一锤定音地得出“不知马”这一全文主旨。
... ... ...
马说PPT,第六部分内容:疑难探究
探究一: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点拨】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探究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 ... ...
马说PPT,第七部分内容:语法修饰
【什么叫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格。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个比喻里,“幸福”是本体。“花儿一样”是喻体。“像”是喻词。
构成比喻要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例如“静静像她姐姐”、“这双鞋跟那双一样”都不是比喻。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例如:“幸福”和“花儿一样”之间的相似点就是“美好”。
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
暗喻
暗喻是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表面上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
暗喻的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有:是、成、成了、成为、变为、当成、变成等。
本文通篇文章以千里马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喻发现才能的人,以食马者喻不能发现人才的统治者。
... ... ...
马说PPT,第八部分内容:写作特色
托物寓意 结构精巧
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布局独特 条理清晰 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已隐含着“不知马”的意思;中间先明确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然后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 ... ...
马说PPT,第九部分内容:课堂小结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
关键词: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免费下载,马说PPT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