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2、通过名句赏析,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归纳相关虚词的用法,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 ... ...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二部分内容:名句赏析
细品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脉络,找出名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用“无心”、“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感慨。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洒落,逸气流行”。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
... ... ...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三部分内容:研读课文
探究一: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
联系陶渊明自身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这样理解的。陶渊明年轻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希望学而优则仕,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客观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欲通过做官来伸展自己的志向不易实现。
另一方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正直之士做官也难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就文章看,陶渊明的归去之乐始终伴随着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我安慰,这从文中的问句可以看出。但是,他在作品中把得自自然的快乐表达得如此真率,不能不说他的确有“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一面。
探究二: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探究三:结合我们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课外收集到的陶渊明的生平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按你自己的理解说说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然、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躬耕田园、不流世俗、
超然旷达、乐天知命
... ... ...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四部分内容: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2.“以、而、”两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同“而”,表并列
... ... ...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五部分内容:重点句式
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
“言”为补足章节的助词,不译;“焉求”实为“追求什么?”属疑问代词作宾语。“求”为谓语。
... ... ...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第六部分内容:主旨探究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PPT课件免费下载,归去来兮辞并序PPT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