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全文大意,积累本文的诗词名句。
2. 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理解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3. 学习本文赏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 ...
说木叶PPT,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林庚(1910— 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几部诗集,被称誉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 岁高龄时还出了一本诗集。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做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
题目解说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 ... ...
说木叶PPT,第三部分内容:课文探究
1.作者举杜甫“落木”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① 说明自从屈原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由“木叶”发展到“落木”。
② 结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2.诗人为什么钟爱一个“木”字呢?
诗歌创作是用形象思维,不是用概念思维,“树叶”“落叶”虽然概念准确,符合逻辑,但是于形象的创造无助;“木叶”“落木”虽然从概念上看违背了逻辑,但是却有助于形象的创造。
3.比较吴均和曹植的诗句,指出“高木”与“高树”的区别何在。
①“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高木”有落叶的景况。
② 在意境上不同,“高树”饱满,“高木”空阔。
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
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5. 从诗歌暗示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
“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树叶”不比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因而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少见。
... ... ...
说木叶PPT,第四部分内容: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 ... ...
说木叶PPT,第五部分内容:深入探究
1.试辨析诗歌中“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1)“树叶”与“木叶”的不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称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①“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②“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这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
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而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启示:
①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于言外。
本文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中可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或整首诗来理解的。
② 鉴赏诗歌,不但要理解表层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之意。
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
... ... ...
关键词: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免费下载,说木叶PPT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