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PPT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 ... ...
谏逐客书PPT,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李斯勾结内官赵高篡改遗诏,迫令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陷害,被腰斩于市。
李斯流传于后世的散文有《谏逐客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等。
题目解说
“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客”,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
... ... ...
谏逐客书PPT,第三部分内容:文学常识
书
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
此外,“书”在文言文标题中还有另一种用法,用作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
写作背景
秦国逐客事件是秦国主张政治变革的力量与守旧贵族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并不是某一单独事件造成的。接二连三的外国间谍活动、客卿把持朝政、宾客辩士势力坐大等事件,对秦国尤其是秦国守旧贵族构成威胁,秦宗室大臣利用这些事件劝说秦王下达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闻讯,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上奏秦王,力谏秦王不该逐客。
秦王看了这篇奏章后,当即收回成命,取消了逐客令,并派人追至骊邑,把离开咸阳不远的李斯请回来,重新予以重任。
... ... ...
谏逐客书PPT,第四部分内容:课文探究
1.课文是如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客卿对于秦国发展的重要性的?
秦穆公:采取非常措施搜罗人才,不仅解除了秦国长期以来的西北之患,还使秦国拥有了雄厚的人才储备,为实现强国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秦孝公:在秦穆公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各国人才,坚定实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实现富国强兵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秦惠王:面对山东六国组成的合纵抗秦阵线,重用张仪,用连横之策成功瓦解六国合纵图谋,实现了强国的初期目标。
秦昭王:重用范雎,打击阻碍秦国强国战略的旧贵族势力,实施“远交近攻”蚕食诸侯的策略,使秦能够成就帝王之业。
2.作者接力陈述异国的珍宝、音乐等,有什么作用?
作者竭力陈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珍异宝、器乐玩好、美色音乐,与下文其“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用人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华美的辞藻、整饬典雅的句式,读来气势恢宏,颇有纵横家雄伟豪迈的气概。
3.分析“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句的作用。
通过“粟多”“人众”“士勇”之理,以泰山、河海两个比喻作陪衬,启迪秦王认识怎样才能“成其大”“就其深”,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进一步说明纳客的重要性,进而使秦王反思逐客之过。
... ... ...
谏逐客书PPT,第五部分内容:主题归纳
这篇奏章从“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角度,也是从“秦统一六国”这个战略问题,深刻地分析了“逐客”的错误和危害,提出了广纳贤才的主张,说明不分地域、不分国别,以宽广的胸襟去招揽人才,才能成就帝业的道理,体现了作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
... ... ...
谏逐客书PPT,第六部分内容:深入探究
1.试分析《谏逐客书》一文的论证思路。
第1段正面论述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先纵情放开,铺叙八位客卿有功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第2段抓住秦王使物用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揭露逐客之非,先尽情铺叙秦王喜爱异国的美色、音乐、珍宝,然后用“今取人则不然”一笔收拢,得出秦王重物轻人的结论。使文章既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又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从全文看,作者不纠结于“客”本身的纷争,撇开个人的利益,从大处、远处着眼,将秦国的安危、利害系于笔端,把对客卿的态度同秦国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抓住秦王急于成就帝业的心理,以铿锵的语言、无可辩驳的事实、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层层剖析论证,得出“逐客为过”的观点。
2. 《谏逐客书》中的比喻论证比较典型,试加以分析。
①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文中写道:“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适观而已矣”,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才。
②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③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这些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 ...
谏逐客书PPT,第七部分内容: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
①鄢( )②郢( )③膏腴( )
④功施( )到今 ⑤穰( )侯⑥纤( )离
⑦灵鼍( )⑧犀( )象 ⑨外厩( )
⑩ ( )( ) ⑪傅玑之珥( )⑫ 击瓮( )
⑬搏髀( )⑭ 黔( )首
2.通假释义。
① 遂散六国之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傅玑之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而陛下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西蜀丹青不为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①至今治强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 ...
谏逐客书PPT,第八部分内容: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而陛下说之
B.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C.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D. 河海不择细流
2.下列各句中,加色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产:出生
B. 至今治强 治:治理
C.垂明月之珠 垂:衣饰上缀着
D.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让:拒绝
3.下列各句中加色的“用”,与“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中“用”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孝公用商鞅之法
B.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C. 疏士而不用
D. 江南金锡不为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窃以为过矣
B.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D.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 ... ...
关键词: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免费下载,谏逐客书PPT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