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11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
自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我会读: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责备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事实 结论 解释 试验 证明
的确 教授 宣布 斜塔 固执
惊讶 呼喊 哲学家 忍不住
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
... ... ...
理解词语
哲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授,传授,如授课。
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
信奉:信仰并崇奉。
违背:违,不依从。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胆大妄为: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
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 ... ...
一、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在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了( ),并通过 ( )和( ),得出( )的结论。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 ... ...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这句错误的话,人们一直相信了千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后一个是反问句,反映了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他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 ...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快。
... ... ...
课文分析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呢?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说话训练:
作为伽利略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身份有:亲人 同事 朋友 学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错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对有的错。( )
... ... ...
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要有怀疑精神。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要从小养成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 ... ...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关键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课件,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四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下载,.PPT格式;